北京某灵活用工平台被刑事立案,实现税务合规刻不容缓

编者按:据新税网报道,7月14日,北京一家灵活就业服务提供商被调查,公司负责人和销售人员全部被警方带走,具体细节需要等待警方披露。零工经济、数字经济随着快速发展,地方政府激励政策频繁,灵活就业前景光明,大量互联网平台涌现加入该行业。据报道,目前我国数字经济虚构企业有1600多万家,仅2021年就新增了710多万家,我国数字经济正迎来爆发期。然而,2020年底布

北京某灵活用工平台被刑事立案,实现税务合规刻不容缓

编者按:据新税网报道,7月14日,北京一家灵活就业服务提供商被调查,公司负责人和销售人员全部被警方带走,具体细节需要等待警方披露。零工经济数字经济随着快速发展,地方政府激励政策频繁,灵活就业前景光明,大量互联网平台涌现加入该行业。据报道,目前我国数字经济虚构企业有1600多万家,仅2021年就新增了710多万家,我国数字经济正迎来爆发期。然而,2020年底布角科技虚假案件的爆发给行业敲响了警钟。一年多来,一些平台纷纷爆发涉税案件,一些上市公司甚至因涉税问题被中国证监会询问。那么,灵活就业面临什么样的税收挑战,整个行业实现税收合规应该注意什么呢?本文将与读者一起分析。

一、 在数字化浪潮下,灵活的就业税收服从面临新的挑战

灵活就业面临着庞大的交易人员群,同时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交易。高并发同时,平台交易是虚拟的,人员有零散性流动性,导致灵活就业碎片化最突出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得税务征管部门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来监督,征管难度加倍,主要包括:

1、 很难验证交易的真实性

灵活用工平台经济跨境整合广泛,业务流动强,交易难以留下痕迹,交易真实性难以验证,传统的征管模式和手段难以实现有效监管。此外,对灵活就业业务的真实性缺乏明确、统一、科学的评价标准。缺乏法律法规的明确指导,企业和平台只能通过判决案件总结经验,但根据经验法制定的行为缺乏稳定性。

2、 平台扣缴业务难以实施

自2021年以来,国家监管门重视平台涉税义务的履行,特别是在网络直播、灵活就业等领域,强调互联网平台应履行职责,依法代扣代缴相关人员个人所得税。2021年10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就《互联网平台实施主体责任指南(征求意见稿)》征求社会意见,明确提出互联网平台运营商应遵守税收法律、行政法规,依法履行纳税义务和代扣代缴义务,按照规定向税务部门报送平台运营商身份信息和纳税相关信息,并提示相关主体办理税务登记。《个人企业灵活用工实操手册所得税法》中劳动报酬所得与营业收入有一定的重叠,劳动报酬收入由支付方履行扣缴义务,生产经营收入由纳税人独立申报和最终结算。因此,在收入性质不明确的情况下,很难有效地实施平台扣缴义务。

3、 恶意滥用征收核定存在逃税空间

核定征收的目的是对收入少、无会计能力的纳税人和在不能准确核算的情况下堵塞征管漏洞的武器的豁免。但由于实际税务人员审核不严格,核定征收已成为高收入人群的避税手段。部分税收萧条提供的个人所得税核定征收政策已成为合法低成本套现的核心依据。具有会计建设能力,其收入和成本非常明确,可以核算,但故意避免会计核算,通过不正当手段取得核定征收。有些平台故意偷劳动报酬收入作为营业收入,非法代理平台交易人员批准征收,导致逃税现象

二、 在新形势下,灵活就业平台不必忽视监管职责

结合曝光案例,我们发现灵活就业涉税案件的爆发归根结底在于就业业务的失控。如果用人单位虚构业务骗取发票,或者自由职业者改变收入性质,拆分收入逃税,灵活就业平台可以为盈利而合谋或疏忽,不履行监管职责。我们认为,在新的监管形式下,灵活就业平台应发挥以下作用和功能。

1.基于业务真实性进行验证,构建纳税人底层数字账户

如果灵活就业平台坚持传统财务流程的底层思维,通过传统信息技术数字化身份信息、交易内容、支付凭证等信息,仍难以解决虚假交易问题,因此有必要记录用人单位和自由职业者的身份信息、银行账户、服务内容、流程、结果、收入等数据,同时匹配上述信息和数据,验证业务真实性。区块链技术,在完成交易后,灵活就业平台将身份证、合同证、支付证、票据证四证上链,实现数据连接,真正还原整个交易链。如果将上述信息提供给监管部门,监管部门可以利用数字工具和手段,分析涉税行为,识别纳税人身份,识别异常纳税风险控制。基于业务真实性的灵活就业平台验证,构建纳税人底层数字账户,将成为开放就业单位发票痛点、平台财税合规和监管全面监督的重要途径,

二、依法代征税款,代开发票

互联网灵活就业平台利用财税数字手段解决用人单位和自由职业者的税收征管问题,还需要在国家数据税与票控税之间寻求平衡,更严格地按照现行税收政策为用人单位提供合规票据,同时征税,确保自由职业者的个人所得税合规。《发票管理办法》第十六条规定:需要临时使用发票的单位和个人,可以直接向营业地税务机关申请开具购销商品、提供或者接受服务、从事其他经营活动的书面证明和经营者身份证明。税务机关依照税法、行政法规定缴纳税款的,应当先征税,再开具发票。根据发票管理的需要,税务机关可以委托其他单位按照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的规定开具发票。禁止非法开具发票。”《委托代征管理办法》第八条规定:税务机关可以与代征人签订书面协议,委托代征人开具普通发票。书面协议的主要内容应包括普通发票的类型、对象、内容和相关责任。目前,越来越多的灵活就业平台已经获得了地方税务机关委托的发票征收和扣除资格,但代理资格也可能成为一把双刃剑。灵活就业平台应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征税和发票。

3.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税收遵从度

基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借助区块链技术的防篡改、可追溯性和数据清晰可定义的技术特点,互联网灵活就业平台可以解决全链数字化信息流通造成的失真和丢失问题,同时向监管部门开辟数据渠道,实现税收共治格局。

三、 灵活就业平台税收合规三道坎

第一道坎:保持就业业务不失控

如前所述,交易真实性难以验证是灵活就业的税收困难。灵活就业平台一旦不能有效监督业务真实性,就很容易导致雇主与自由职业者串通,在没有真实业务的情况下骗取虚假发票。一旦发生这种情况,灵活的就业平台也涉及到平台监督职责的忽视。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实现就业业务的不失控呢?我们认为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开始。一是加强用人单位(客户)的资格审查,不与无实体业务、异常业务的客户合作。加强客户资格审查不仅需要要要求客户在签订合同时提供营业执照复印件复印件和其他材料也需要平台进行审查,并要求客户签署材料的真实承诺书。第二,结束现金或私人交易。在实践中,大量案例表明,一旦出现资本回报现象,就大大提高了虚假发票的可能性,实现资本回报必然涉及现金或私人交易。

第二道坎:构建完整的真实业务证据链

如前所述,灵活就业平台的作用之一是交易验证。那么平台需要获取和保留哪些真实材料呢?这个问题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需要根据不同的业务情况进行准备。对于企业灵活就业,直接向个人支付小额劳务费的,应保留自制收款凭证、合同等,并记录个人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支出项目、收款金额等相关信息。如果对方是个人,但金额较大,应要求其开具发票,并保留合同、银行转账凭证、个人工作记录、工作结果等材料。如果您与灵活就业平台合作,您应获得灵活就业平台以自己的名义开具的增值税发票或个人在税务局开具的增值税发票,并保留合同、银行转账凭证、对账单、工作记录、工作结果等材料。同时提醒平台注意自由职业者信息获取的限制,遵守国家信息收集和数据安全监管规定。

第三道坎:做好风险隔离

一旦就业业务失控,导致税务机关、司法机关、用人单位、自由职业者涉嫌虚假发票、逃税,平台提供的业务真实性证据不足以消除税务机关、司法机关的担忧,平台和平台相关负责人将面临未履行扣缴义务,帮助虚假,甚至实施虚假法律责任。为避免上述情况,灵活就业平台应事先进行风险隔离,在潜在危机爆发时及时脱身。在实践中,发现许多案件是销售人员为了创造业绩获得佣金,与雇主、自由职业者串通虚假发票,通过隐瞒真相、欺诈逃避雇主的合规审查,导致企业无意中陷入虚假犯罪陷阱。销售人员一旦犯罪,立即推卸责任。此时企业实际控制人,法定代表人、财务和业务主管也很难脱身,但实际上他们不了解业务的真实情况。

为防范和规避此类风险,建议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出发,建立制度化、标准化、电子化的审批流程,实现审批材料、文件(纸质或电子文件)企业的全部保留,处理人员的指示和报告记录全部保留(建议使用)企业微信钉钉避免通过个人微信等办公软件,QQ、电话等进行审批)。一旦就业出现不合规现象,灵活的就业平台可以立即恢复事实,证明实际控制人、法定代表人、高级管理人员根据公司制度正常审批,对经营者、就业企业、自由职业者欺诈、欺诈行为不知道、不寻求、不参与。

灵活用工平台 灵活用工风险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4814346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huoyonggong.club/%e5%8c%97%e4%ba%ac%e6%9f%90%e7%81%b5%e6%b4%bb%e7%94%a8%e5%b7%a5%e5%b9%b3%e5%8f%b0%e8%a2%ab%e5%88%91%e4%ba%8b%e7%ab%8b%e6%a1%88%ef%bc%8c%e5%ae%9e%e7%8e%b0%e7%a8%8e%e5%8a%a1%e5%90%88%e8%a7%84%e5%88%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