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用工范畴?灵活用工概念?
5月31日,“社保新政下企业用工风险保障交流会”在广州举办,从法律和实操角度探讨企业如何合规操作从而保障员工权益。
疫情加速了灵活用工市场需求的暴发,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灵活就业人员达到2亿人。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完善灵活就业社会保障政策,开展新就业形态职业伤害保障试点。
如何完善灵活就业的社会保障政策?广州市人社局一级调研员杨庆华表示,针对灵活就业,广州将从新职业开发、针对性培训、就业服务、权益保障等方面强化扶持。在新职业开发方面,动态发布新职业,创造更多直播销售、网约配送、社群健康等新就业形态。“在社会保障方面,我们也陆续出台了鼓励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特定人员工伤保险,鼓励参加公积金等政策。”杨庆华补充道。
随着社会经济结构调整,企业也亟须调整自身经营策略,以应对未来的机遇和挑战。九尾科技创始人兼CEO王锐旭指出,企业一方面要合理降低人力成本,另一方面要确保用工规范。
“企业要承担起社会责任,推动用工市场良性发展,保障用工过程中的劳动者权益,才能被更多人接纳,为就业扩容提质发挥积极作用。”王锐旭认为,随着新经济新业态的进一步扩大,在发展初期,许多规范亟待明确,企业规范用工要在保障劳动者权益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提升人效管理。
51家庭管家人力资源副总监赵煜龙分享,在家政领域,企业多采用灵活用工形式,比如节假日用工的高峰期,可能需要临时招聘更多熟练工,但现在很多灵活就业人员,即便是几个月的劳务关系,也需要公司为他们买社保。“我们一般会选择为灵活就业人员买意外险,并用商业险作为补充。”
广州九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兼职猫联合创始人林玩松认为,灵活就业需要解除灵活就业人员的后顾之忧,建立适应灵活就业的社保制度和必要的支持政策,建立适应新就业形态的劳动工时、劳动定额、最低工资、社会保险、安全保障等多样化劳动标准体系。
林玩松建议,一方面,可扩大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参保的覆盖面,进一步明确灵活就业的界定范畴,规范灵活就业的统计方式,加强对失业转就业群体的就业帮扶。另一方面,尽快完善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工伤、失业保险的办法,进一步打破户籍门槛,保障从业者的合法权益。
“应尽快从法律层面对共享经济网络平台和就业人员劳动关系的成立条件明确边界、统一标准,更好维护劳动者和用工单位的合法权益。”林玩松说。
广州市律师协会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朱滔对此表示认同。“企业应当在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拓宽思维,改变传统用工的理念。”朱滔表示,在采用多元化用工模式,比如异地用工,灵活用工的同时要做好风险防控。首先要明晰双方是否存在法律意义上的劳务关系,对于新型出台的政策,企业也要及时地去学习、运用与落实。
采写:南都记者 王美苏 通讯员 陈颖璐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huoyonggong.club/%e7%81%b5%e6%b4%bb%e7%94%a8%e5%b7%a5%e8%8c%83%e7%95%b4%ef%bc%9f%e7%81%b5%e6%b4%bb%e7%94%a8%e5%b7%a5%e6%a6%82%e5%bf%b5%ef%bc%9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