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与刑事共同监管下,灵活用工平台未来是怎样?

一、前言近年来,共享经济给传统企业就业模式和薪酬福利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在疫情经济低迷时期,员工福利平台和具有委托代理资格的灵活就业平台受到青睐,因为它们可以解决企业和员工的诸多痛点。虽然这两个平台在特定的商业模

一、前言

近年来,共享经济给传统企业就业模式和薪酬福利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在疫情经济低迷时期,员工福利平台和具有委托代理资格的灵活就业平台受到青睐,因为它们可以解决企业和员工的诸多痛点。虽然这两个平台在特定的商业模式上有很大的差异,但从税收和企业成本管理的角度来看,它们可以为个人所得税和企业社会保障支出提供一定的灵活安排。

但最近,员工福利平台和灵活就业平台经常发生雷声。地方公安经济调查部门和税务检查局联合对上述平台进行了虚假增值税发票调查。据公开报道,在上海注册的员工福利平台涉嫌虚假开具40多亿预付卡增值税普通发票,以两年内向客户提供预付卡的名义协助企业套现。目前,上海经济调查已立案,涉嫌虚假开具普通增值税发票。此外,据报道,今年11月11日,烟台经济调查局统一部署了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10个省、15个城市的46名人员。公司具有河南、山东、福建等地的委托代理资格,并提供2B众包服务。

如此不断的变化,一切都来自于过度灵活和过度的变化,其结果是合规风险的增加。那么,在税收和刑事合规的监督下,员工福利和灵活就业平台的道路在哪里呢?

税务与刑事共同监管下,灵活用工平台未来是怎样?

二、平台涉税风险分析

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下,员工福利平台或灵活的合规监管,员工福利平台或灵活的就业平台在实践中可能会逐渐异化,偏离初衷。

1.员工福利平台

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员工福利平台向员工发放福利,为员工提供多元化的福利选择。通常,企业与福利平台签订合同后,福利平台会直接将相关福利兑换给公司/员工,或者将福利兑换证书发给公司或员工。员工将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权限在福利平台上交换和消费福利产品。为了吸引客户,增强市场竞争力,大多数福利平台都有丰富的福利产品,包括食品、旅游、体检甚至信用卡充值。

除了福利平台发放的福利交换凭证是否构成金融和市场交易的合规性,上述员工福利平台可能涉及的税收风险包括:

(一)个人所得税

员工获得的工资福利属于个人工资收入,原则上计入个人综合收入,缴纳个人所得税,企业履行扣缴义务。

在实践中,一些公司没有为员工履行扣缴义务,员工不太可能在年终结算时申报支付。在这种情况下,税务机关可以要求公司纳税,因为公司没有履行扣缴义务,或者在少数情况下,根据扣缴处以罚款。相比之下,个人员工也可能被认定为逃税,但在实践中风险不大。

(二)企业所得税

如果企业直接向员工发放福利,企业向员工扣缴个人所得税,企业可以在没有额外扣除凭证的情况下进行税前支付。企业通过员工福利平台向员工发放上述福利时,需要取得发票作为税前扣除凭证,基于发票作为税前扣除凭证。

(3)增值税

从税收公平的角度来看,直接向员工发放福利费与通过平台向员工发放福利费本身的增值税处理一致,即不扣除增值税投入。因此,员工福利平台原则上不得向企业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也不得向员工开具福利费。

实际上,福利平台可以向企业开具税率增值税普通发票,福利平台本质上相当于提前缴纳增值税,即使实际发票和员工最终消费品品种和跨税率,如果能提前提供足够的支持数据与主管税务机关沟通,我们明白实践风险不大。

但开具普通增值税发票并不是一切都好。你还记得上述上海的员工福利平台吗?它还开具了普通增值税发票和零税率,但仍被认定为涉嫌虚假增值税普通发票,因为没有真正的交易基础,并被刑事立案。换句话说,当员工福利平台成为纯企业发票和洗钱工具,缺乏真正的交易基础时,虚假的刑事风险将永远存在。

从增值税发票的角度来看,根据国家税务总局2016年第53号公告,福利平台应向企业开具零税率的普通增值税发票。如果零税率发票和后续实际交易消费证书可以作为所得税扣除证书,相当于恢复企业与福利平台合作的本质,即企业仍然是福利的主体,平台只协助资金、商品及相关服务的管理,因此应合理进行所得税扣除。但对于零税率的普通增值税发票,税前扣除可能存在一些实际障碍,因为其本质是预付款凭证。

2.灵活就业平台

(1)常见的商业模式。

灵活就业平台有两种常见的商业模式:一是参与自由职业者与企业的交易关系,将部分业务外包给灵活就业平台,与平台签订服务外包协议;进一步外包给一个或多个自由职业者(即众包服务),并签署服务协议或其他类型的法律协议。模式二是平台不参与自由职业者与企业的交易关系,即企业与自由职业者签订劳动或服务合同(而非劳动合同)。该平台只提供中介匹配服务,支持和帮助企业与自由职业者建立服务关系。这两种模式的关键合规点之一是,企业和自由职业者之间不应该有任何劳动或一对一的劳动关系。

以上两种模式在网上叫车、外卖、快递、直播等行业都很常见。其中,在模式中,由于企业将直接与自由职业者签订服务或劳动合同,如果自由职业者数量较多,一方面,企业供应商管理成本相对较高,另一方面,不能隔离自由职业者造成的潜在合规性和业务风险,因此模式在实践中相对常见。

(2)灵活就业平台与委托代征资格的有效结合。

这里有必要谈谈委托代理资格。委托代理资格实际上是为了解决税收征管问题。税务机关委托合格单位征收零星、分散、异地缴纳的税款,并开具发票。在共享经济下,由于税收负担等各种考虑,自由职业者无法或不愿意开具发票。企业必须从税收的角度获得发票。未知的委托代理人因解决上述痛点而变得炙手可热。

经过行业监管的慎重考虑,自今年年初以来,海南以外的其他地方都收紧了委托代理资格的发放。但据统计,截至2020年8月,海南仍授权200多家平台企业取得税务委托代理资格。

据了解,海南最近也开始全面整顿具有委托代理资格的灵活就业平台。一方面,暂停委托代理资格的发放,全面清理整改非法委托代理平台(包括税务检查),部分代理协议到期的企业不能续展。另一方面,海南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于2020年11月18日发布了《海南平台经济集群注册管理办法(草案)》(草案),要求所有灵活就业平台自然人注册个体工商户,采取积极的经营范围清单管理模式。同时,草案还要求平台企业督促集群注册个体工商户处理相关税务事项,向税务机关提供与集群注册个体工商户签订的税务监督协议,并承担日常税务监督、发票监督、税务担保等税务法律责任。但如何进一步考虑集群注册。

(3)异化后灵活就业平台。

在实践中,许多企业利用模式1的灵活就业平台向员工支付部分工资,以降低就业成本。通常,根据公司员工的职位和职责,企业将这部分工作外包给灵活的就业平台,平台安排员工以自由职业者的名义为企业提供这部分服务。在这种异化的灵活就业模式下,可能存在的税收风险包括:

a、个人所得税

对于员工个人而言,员工以自由职业者的名义从平台上获得的收入本质上属于员工的工资和工资,个人所得税按综合个人收入累进税率缴纳。在实践中,个人所得税通常按照生产经营收入的核定税率缴纳,因此个人所得税较少。对于有劳动关系的企业来说,所谓的自由职业者知道如何为他们提供服务,与员工一起逃税的风险也会增加。

b、增值税

上述异化模式的本质是通过外部支付服务费。

c、企业所得税

如果企业通过平台获得的发票被认定为虚假发票,则灵活用工平台此类虚假发票不能作为企业所得税的税前扣除凭证,即使相应的底层交易本质上是企业通过平台支付的员工工资。如果企业为员工缴纳相关个人所得税,我们理解企业所得税申报形式的原则,企业所得税申报中的相关成本和费用可以在税前扣除,但在实践中,税务机关仍可能不承认企业的税前支付。这种矛盾和纠结也反映在国家税务总局唐山市税务局检查局、国家税务总局河北省税务局和中国22冶金集团有限公司的税务行政处罚中。

d、涉嫌虚假刑事责任

在实践中,企业与平台之间的交易可能被认定为虚构交易,尤其是在平台闪电的情况下。

税务与刑事共同监管下,灵活用工平台未来是怎样?

三、建议企业合规管理

在经济低迷时期,如何降低劳动力成本无疑是每个企业面临的问题,但异化员工福利和灵活就业平台的税收风险较高,特别是对上市企业,上市监管显微镜下放大各合规风险,可能构成上市障碍,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

除了沉重的经济成本外,虚假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罪是斯巴达克的剑。无论员工福利平台和灵活就业平台的前沿在哪里,只有尽可能遵守和控制相关的税收和刑事风险,才能结束。

最后,对于所有希望实现员工安排合规管理的企业,如果有灵活的就业或薪酬福利安排,建议提前体检,尽快发现问题,寻找合规供应商,合理有效地安排未来的税收规划。

灵活用工平台的税务风险 什么是灵活用工 灵活用工的六种模式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4814346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huoyonggong.club/%e7%a8%8e%e5%8a%a1%e4%b8%8e%e5%88%91%e4%ba%8b%e5%85%b1%e5%90%8c%e7%9b%91%e7%ae%a1%e4%b8%8b%ef%bc%8c%e7%81%b5%e6%b4%bb%e7%94%a8%e5%b7%a5%e5%b9%b3%e5%8f%b0%e6%9c%aa%e6%9d%a5%e6%98%af%e6%80%8e%e6%a0%b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