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用工企业是什么意思啊?灵活用工企业有哪些?
灵活用工,是指企业根据用人需求,灵活的按需聘用人才的一种形式。
在传统的雇佣模式已经过时加之疫情的冲击下,“灵活用工”逐渐成为众多行业的新型用工模式。
以“零工”人员替代全职人员的“灵活用工”模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认可。
灵活用工,毫无疑问是B2B产业领域诞生的一个新赛道,也是当前最热门的行业话题之一,即便是受政策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以及资本谨慎的不利环境下,也无法阻挡各行各业各种企业的涌入。
那么,都是哪些企业往里挤?他们是怎么玩的?发展模式有哪些?优劣势是什么?
首先,纵观入局灵活用工的企业,我们可大致分为以下四类:
人力资源管理领域:
该领域又分为两大类:招聘/匹配类、人力资源咨询服务类,这些企业具备传统业务的资源优势,而且龙头企业居多,占据了灵活用工行业的第一梯队。
薪社税类的企业:
这些企业借力的是灵活人才的费用结算、社保、个税、在线签署等服务,通过线上saas和线下交付的方式布局灵活用工,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服务,多以B端的服务,来撬动C端的入驻。
纳税筹划类的企业:
这些纳税筹划的传统企业,为丰富解决方案和拉长产品线也都引入灵活用工的概念,以降低企业用工成本的方式,为企业提灵活用工服务。
互联网类企业:
他们天生就具备互联网的基因,通过平台生态,或兼职、或征信、或补贴、或查询等方式,吸引大量C端用户上线,然后撬动B端客户,所以他们的打法也多为合伙人加盟的方式。
灵活用工避税实例,传统式公司劳动力情景:
某劳动力公司原来品牌推广工作人员100人,均签定劳动合同书,薪资架构为薪资3500+约3500抽成,个人社保全额的交纳,业务员平均单月稅前全年收入约7000元
【选用计划方案前】
职工税前收入七十万元,本人担负个人社保、15.54万余元,担负个人所得税0.90万余元,本人税后收入53.56万余元。
公司除付款薪水七十万元外还要承担个人社保、30万元。
公司人力成本=70+30=100万元
【选用计划方案后】
本人税前收入七十万元不会改变,已不交纳社保、,
仅担负所得税3%、附加税税率0.36%、个人所得税1.5%总共3.3万元
本人税后收入66.7万元
业务外包管理方法附加费=本人税后收入*10%=6.67万余元,在其中3.3万元由本人担负,3.37万元由企业担负。
公司累计付款73.37万元,获得外包服务出具的等额本息的6%所得税专用型,得到进行抵税4.十五万元
公司人力成本=73.37-4.15=69.22万余元
?【公司降低成本30.88万余元,成本费节省率31%】
?【本人增加利润13.14万余元,收益增加率25%】
灵活用工早已变成公司降低成本合理的专用工具。
今日我要跟大伙儿共享的是灵活用工如何规避社保,自打社保入税,公司生存条件也相对性更为难了。
可是“灵活用工”在一定水平上能够处理这一难点。
公司能够根据灵活用工服务平台选用劳动派遣的方式用工,公司与职工仅仅劳动力关联,没有具体的劳动合同书关联。
反映出公司能够要求劳动力风险性,又可以减少用工成本费。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huoyonggong.club/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