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用工的?灵活用工的个税政策?
你听说过“灵活用工”吗?如果你经常关注新闻报道,就会发现这个词今年以来一直被多次提及,灵活用工听起来是个时髦词,但事实上存在已久。根据招聘公司Michael Page《2018年中国灵活用工市场速览报告》显示,美国的灵活用工占比已达到40%,而今年以来,国务院也多次发文支持灵活用工发展,到底是什么样的东西,能火到让总理都打CALL呢?

一、灵活用工为什么火?
近期,总理在国常会上为“灵活用工”站台,鼓励企业多样化用工,要摒弃传统的固定用工的观念,多部门联合发文支持灵活用工,国务院办公厅也针对此事发布了关于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意见
2020年开始,“灵活用工”一直热度不减,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和财务部门可能就疑惑,国家鼓励的“灵活用工”到底是个什么用工模式
二、什么是灵活用工?
我们先来简单地看一下百科的定义:灵活用工是指全日制劳动用工以外的四种形态:包含以非全日制用工为代表的时间上的灵活;以劳务派遣为代表的雇佣形式上的灵活;以业务外包为代表的服务形态上的灵活;以平台型用工为代表的就业形式上的灵活性。
如果对灵活就业和标准化就业做一个划分,那么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从劳动标准、劳动关系、劳动报酬和就业稳定性有别于正式职工的灵活就业人员,包括:季度工、临时工、小时工、派遣工、劳务工、承包工等。
因科技、新型产业、经营方式和现代组织管理等变革产生的灵活就业方式,包括:非全日制就业、阶段就业、远程就业、兼职就业、产品直销员、保险推销员等。
独立于单位就业之外的就业形式,自雇就业(个体经营户、合伙经营者)、自主就业(即自由职业者:律师、作家、拟稿人、翻译、设计师、讲师、中介服务等)独立服务型就业(家族小时工、街头小贩)。
三、“灵活用工”崛起之原因

1.国家政策: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的不断规范,让企业用工模式更加多元化。
2.经济发展: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国内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在互联网与科技发展之下,众多如服务、新零售、互联网等行业开始倾向多元化用工方式。直播带货、全民营销、在线教育、云医生等等新业态的发展,正在改变企业的运作方式和企业与内外人才之间的联系。
3.企业压力:多变的市场环境使得企业竞争加剧,因此降本增效是每个企业主的追求,这促使使得许多雇主对降低用工成本以及用工风险的需求更加迫切,因此,他们更愿意接受一个可伸缩的、可变的劳动力的概念,以提高竞争力。
4.国际趋势:凯利《零工经济报告》表明:全球有65%的企业在雇佣或使用零工,欧美及日本更为明显,并有超过90%的职业经理预测,未来几年里,他们对零工的使用还将进一步增加。
四、“灵活用工”背后的企业税负逻辑
灵活用工以平台型用工为代表的就业形式上的灵活。我们按照这种类型剖析一下企业的业务逻辑以及税负逻辑。

平台化灵活用工
【合同类型】
用人单位不在于自然人产生用工关系,而是将可以众包的业务发布在平台,由平台里面入职的自然人自行接受任务并完成任务。
【税负分析】
个人所得税:此时,发布任务的企业无自然人没有直接的关系。自然人取得报酬需要申报的个税由平台完成,平台通常在提供平台化用工时已经取得相应的某地税务部门发放的委托代征资质,平台会为平台入职的灵活职业者统一完成个人所得税的申报完税(一般为经营所得核定征收),并批量代为开具相应的增值税发票。
企业所得税:发布任务的企业需要支付费用到平台,平台为其开具增值税发票,其以取得的增值税发票及支付凭据作为税前扣除凭据即可。
社保:因没有用过关系,故没有社保义务。
【劣势分析】
此时,企业并不是所有业务都可以通过平台化用过解决,通常只有营销推广类、直播带货类、设计服务类、在线医疗、教育、咨询等服务类、物流类、派送类、出行类等业务可以通过此类用过方式解决。
总结:不同类型灵活用工对比
灵活用工类型 |
个税 |
增值税 |
企税税前扣除凭据 |
社保 |
用工场景 |
非全日制用工 |
工资薪金个税 |
无 |
实际支付工资薪金 |
工伤类保险 |
小时制工作 |
劳务派遣 |
工资薪金个税 |
无 |
派遣单位发票、支付凭据等、合同 |
派遣单位缴纳五险 |
替代性、暂时性 |
劳务、业务外包合同(自然人) |
劳务报酬、经营所得 |
自行到税务局代开增值税 |
自然人代开的发票、支付凭据、合同 |
无 |
可分包到外部的业务 |
平台化灵活用工 |
经营所得个税 |
平台批量开具增值税发票 |
平台开具的发票、支付凭据、合同 |
无 |
分销类、在线服务类等等 |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huoyonggong.club/797.html